中国互联网行业联席CEO制度困境剖析
日期:2025-07-14 16:12:56 / 人气:29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联席CEO制度虽有一定应用,但多数情况下难以取得长期成功,这背后存在诸多复杂因素。
联席CEO制度的弊端凸显
• 决策效率低下:两个CEO在判断与执行前需相互说服,易出现“议而不决”现象。如优酷与土豆合并后,古永锵和王微虽地位相近,但优酷系与土豆系在内容采购、市场推广、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分歧,资源浪费、沟通不畅,导致公司发展速度受影响,错失发展机会。
• 战略分歧严重:当联席CEO目标不一致时,公司战略会摇摆不定。喜马拉雅早期两位CEO目标相似,后因长音频市场变化,在商业化路径上产生分歧,余建军主张用AI重构内容生态,陈小雨将AI定位为传统业务辅助,导致战略随CEO变化而频繁变动,难以突围。
• 派系斗争与责任推诿:两个领导者易分立派系,引发公司内部斗争。比特大陆吴忌寒和詹克团因对公司发展战略判断不同,导致团队分裂,高管站队,公司资源分散,最终陷入内斗,元气大伤。同时,联席CEO职责难泾渭分明,出现问题时难以问责,复盘也无从谈起。
成功案例的特定条件
• 并购过渡需求:在公司合并后的权力整合阶段,联席CEO制度可发挥一定作用。如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滴滴与快的合并,通过联席CEO实现双方文化与业务的融合,平衡各方利益,避免一方吞并另一方时的尴尬,但业务稳定后,联席CEO就无存在必要。
• 能力互补与信任:快手宿华与程一笑能力互补、性格合拍、相互尊重和退让,共同治理8年,实现“1 + 1>2”的效果,见证快手上市巅峰时刻。但这种成功依赖两人的默契和共识,随着公司发展,战略调整和盈利压力下,“双核”弊端显现,最终走向分离。
• 明确分工与权威拍板:拼多多赵佳臻和陈磊负责不同业务,分工清晰,交集不多,且黄铮作为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拍板权。此外,联席CEO还可用于接班人培养和权力交替,如星巴克中国。
不适合联席CEO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土壤
• 业务特性与竞争环境: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和服务高度数字化、平台化,业务交叉多,跨部门协作普遍,且市场瞬息万变,需要高度协同和快速创新。而联席CEO制度决策效率低,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竞争环境。
• 强人文化与管理层习惯:中国商业环境习惯大权独揽的管理层,创始人是公司的精神领袖、文化象征和最终决策者,承担主要责任。如阿里巴巴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等,公司依赖创始人的权威,员工和外界也更适应单一权威的领导模式。
• 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问题:联席CEO有效运转需强大、独立、专业的董事会明确权责边界、协调分歧。但在中国,董事往往兼任高管,创始人拥有最高决策权,董事会要么被控制,要么缺乏权威解决双头领导模式的冲突。同时,职业经理人不被信任,联席CEO之间易因背景、理念、利益差异产生猜忌和不合作,缺乏成熟的协作文化和契约精神。
总体而言,联席CEO制度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面临诸多挑战,难以长期持续。但在业务稳定、分工明确、有权威拍板人或需要接班人培养等特定情况下,仍有一定应用价值。未来,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阶段,谨慎选择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先锋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倪萍勇揭金鸡奖黑幕,迟蓬演技终...09-03
- 鹿晗演唱会喊话“老婆好”,双向...09-03
- 邓超现身南昌买一毛钱奶奶凉菜 夸...09-03
- 孟佳穿迷你短裙秀 “漫画腿”:舞...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