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年度成绩单来了!31家机构共赚141亿元同比下滑7%,强者恒强格局未变
日期:2023-05-15 16:19:39 / 人气:202
保险资管年报卡来了!31家机构共赚141亿元,同比下降7%。十年来,强者恒强的格局没有改变,保险资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5.28%。“本报记者|吕截至5月11日,除人人资产和华夏九赢未披露年报外,已有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2022年,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7.23亿元,同比下降10.39%;净利润总额为141.17亿元,同比下降7.19%。去年受非标资产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管理费收入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大部分资产管理机构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尽管如此,Wind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资管产品业绩普遍领先于公募同类基金。面向未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需要在第三方业务上寻找突破口。2019年以来,中国人寿资产、平安资管、泰康资产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稳定在前三。2022年,中国人寿资产、平安资管、泰康资产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48.18亿元、45.37亿元、44.13亿元,净利润23.61亿元、29.69亿元、16.96亿元。
本网站由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年度报告汇编而成。
除这三家公司外,中国人寿投资、太平洋保险资产、太平资产、PICC资产、阳光资产、华泰资产、新华资产、建信保险资管营业收入均超过10亿元。这11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274.53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80%以上。净利润方面,平安资管、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国寿投资净利润超过10亿元,阳光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新华资产、华泰资产净利润超过5亿元。与营业收入相近,这9家机构共实现净利润115.75亿元,赚取了行业80%以上的利润。2022年,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安联保险资产管理净亏损0.55亿元,太平资本亏损0.15亿元,亏损面较上年有所扩大。生命资产、长城财富资管、交银康联资管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他16家机构净利润同比下滑。除了营收和净利润,衡量资产管理机构盈利能力的ROE也值得关注。2022年,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整体ROE超过16%。其中,2022年ROE最高的是民生通惠保险资管,达到121.61%。此外,建信保险资管、平安资管、工银安盛资产、阳光资产2022年ROE均达到30%以上,太平资产、光大永明资产、钟毅资产、泰康资产ROE也超过20%。保险资管产品业绩跑赢同类产品。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第三方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中国金融》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未来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鼓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长期资金管理专长,积极拓展包括各类养老金投资管理等长期资金在内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更好地服务长期资金的所有者和需求者。保险资产管理第三方业务主要面向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机构,受托管理同业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基础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随着“十四五”期间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的加快,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资金管理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人寿2023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集团总裁蔡希良对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2023年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第一条是“放眼保险之外的资产管理,把握新趋势,时刻警惕发展环境和竞争态势,紧盯财富管理新蓝海,在第三方业务上实现更大突破”。中载资产总经理李伟表示,2022年第三方业务取得重要突破,2023年将坚持创新思维,努力实现第三方业务的增量提升,加快多元化布局,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披露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泰康资产已经超过1.8万亿元,中国人寿资产超过5600亿元,平安资管也超过5000亿元。十年来,保险资金年均投资收益从0.18万亿元增长到1.05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28%,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Wind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资管产品业绩普遍领先于同类公募基金,其中固定收益中长期纯债保险资管产品和短期纯债保险资管产品收益中位数分别为3.15%和2.67%,同类公募基金产品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35%和2.14%。虽然混合型和股票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收益中值与公募基金的收益中值为负,但普通股票型产品、指数增强型产品和灵活配置型产品的表现仍略优于公募基金。泰康三年资产稳定收益19.97%,位列中长期纯债保险资管产品排行榜第一;太平资产如意66号三年收益14.30%,位列短期纯债榜第一;普通股票三年业绩榜第一是阳光资产周期主题精选,区间回报150.49%;偏股混合灵活配置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太平资产太平之星安心6号和民生通惠隆源稳健1号。"

本网站由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年度报告汇编而成。
除这三家公司外,中国人寿投资、太平洋保险资产、太平资产、PICC资产、阳光资产、华泰资产、新华资产、建信保险资管营业收入均超过10亿元。这11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274.53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80%以上。净利润方面,平安资管、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国寿投资净利润超过10亿元,阳光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新华资产、华泰资产净利润超过5亿元。与营业收入相近,这9家机构共实现净利润115.75亿元,赚取了行业80%以上的利润。2022年,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安联保险资产管理净亏损0.55亿元,太平资本亏损0.15亿元,亏损面较上年有所扩大。生命资产、长城财富资管、交银康联资管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他16家机构净利润同比下滑。除了营收和净利润,衡量资产管理机构盈利能力的ROE也值得关注。2022年,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整体ROE超过16%。其中,2022年ROE最高的是民生通惠保险资管,达到121.61%。此外,建信保险资管、平安资管、工银安盛资产、阳光资产2022年ROE均达到30%以上,太平资产、光大永明资产、钟毅资产、泰康资产ROE也超过20%。保险资管产品业绩跑赢同类产品。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第三方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中国金融》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未来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鼓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长期资金管理专长,积极拓展包括各类养老金投资管理等长期资金在内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更好地服务长期资金的所有者和需求者。保险资产管理第三方业务主要面向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机构,受托管理同业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基础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随着“十四五”期间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的加快,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资金管理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人寿2023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集团总裁蔡希良对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2023年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第一条是“放眼保险之外的资产管理,把握新趋势,时刻警惕发展环境和竞争态势,紧盯财富管理新蓝海,在第三方业务上实现更大突破”。中载资产总经理李伟表示,2022年第三方业务取得重要突破,2023年将坚持创新思维,努力实现第三方业务的增量提升,加快多元化布局,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披露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泰康资产已经超过1.8万亿元,中国人寿资产超过5600亿元,平安资管也超过5000亿元。十年来,保险资金年均投资收益从0.18万亿元增长到1.05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28%,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Wind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资管产品业绩普遍领先于同类公募基金,其中固定收益中长期纯债保险资管产品和短期纯债保险资管产品收益中位数分别为3.15%和2.67%,同类公募基金产品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35%和2.14%。虽然混合型和股票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收益中值与公募基金的收益中值为负,但普通股票型产品、指数增强型产品和灵活配置型产品的表现仍略优于公募基金。泰康三年资产稳定收益19.97%,位列中长期纯债保险资管产品排行榜第一;太平资产如意66号三年收益14.30%,位列短期纯债榜第一;普通股票三年业绩榜第一是阳光资产周期主题精选,区间回报150.49%;偏股混合灵活配置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太平资产太平之星安心6号和民生通惠隆源稳健1号。"

作者:欧迪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会计刺客2》预售开启:本·阿弗...05-09
- 舒淇甜蜜回应与冯德伦感情:老夫...05-09
- 舒淇甜蜜回应与冯德伦感情:老夫...05-09
- 《会计刺客2》预售开启:本·阿弗...05-09